服务热线:
0731-56370868
地址:湖南省湘乡市毛田镇东坪村大元组
手机:17373227686
传统茶乡焕发新活力
——湘乡市毛田镇向“万亩茶园 十亿产业”目标迈进
湘潭在线3月26日讯(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白杨 通讯员 李吉英)茶园里有40余人在采摘嫩叶,车间里有两条生产线在加工“明前茶”,都需要督促指导······3月21日,湘乡市毛田镇东坪村香露红茶叶有限公司(合作社)负责人喻金文忙得满头大汗。他说,茶叶产业季节性强,这样的场面每年都有,自己乐在其中。
喻金文是毛田镇茶叶产业沉寂20余年后,在“请老乡、回故乡、建家乡”的号召下,第一批将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的有识之士之一。近几年,他们围绕毛田镇党委政府提出的“培育万亩茶园,打造10亿元产业”目标,成立合作社(公司)、改造老茶园、开辟新基地、建设新茶厂、广辟销售渠道,一步一个脚印,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;让“茶叶之乡”金字招牌,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形势下焕发新光彩。
二十年后又逢春
毛田镇茶叶产业历史悠久,相传万洲村出产的茶叶曾是朝廷贡品。上世纪70年代,全镇农户几乎家家有茶园,户户种茶树,除了3家集体茶厂,私人作坊比比皆是。全镇茶叶年产量100吨左右,一度成为湘中地区最大的乡镇级茶叶出产地。
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,受茶叶市场供求关系变化、农村劳动力就业多元化等因素影响,毛田镇茶叶产业逐渐沉寂,茶厂、作坊相继停产关门。之后的20多年,村民们纷纷由“靠山吃山”转行“靠水吃水”。
该镇位于水府庙水库库区,东、南、北三面都被水环绕。18个村、3.8万多名村民中 ,有三分之一系水库移民。相当一部分村民在就近的山水湾拦库养鱼,并在库区水面放置网箱养鱼。鼎盛时期,一户人家放置100多个网箱,年收入远超种茶制茶。
按照河湖管理相关政策,截至2016年底,库区网箱养鱼、水上餐饮以及周边岸上采砂洗砂等行业,全都被依法取缔。
在狠抓“退出网箱养鱼”的过程中,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村民谋求新出路。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动员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回乡投资,带领村民重拾茶叶生产、加工产业。
重操旧业添热情
喻金文的父辈、祖辈,都是种茶、制茶的行家里手,他自己在青年时代也有过从业经历,且一直对这个行业情有独钟。
2016年,喻金文带着在外打拼20余年的积蓄回村,投资成立了香露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(公司),陆续流转周边3000多亩山地、旱土种茶,并引进先进的绿茶、红茶生产线,新建了现代化加工厂。
在外从事工程开发多年的万洲村村民傅炳乾,也于2016年回乡流转了660亩老茶园 ,开辟新茶园、果园各400余亩,成立了香妃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(公司),与“香露红”的喻金文进行种茶、加工合作,互惠互利。
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,全镇发展茶叶产业热情高涨。目前,全镇18个行政村中有14个村以种植茶叶树为主,茶叶树栽种面积达12000亩,其中高标准茶园3408亩;成立两家茶叶精加工企业和7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,从业人员近万人,从事茶叶及相关产业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0%以上,每年累计发放劳务工资200多万元;已注册“香露红”“湘乡水府茶”“湿地红”“水府清茶”等9个商标,其中“湘乡水府茶”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
去年,全镇生产品牌茶21吨,产值1260万元,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6%。 香露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中国质量信用3A级示范社、全国供销总社示范基地,“香露红”茶叶被认定为全国第八批“一村一品”示范产品。“香露红”红茶、“水府清”绿茶获第11届湖南茶业博览会“名优茶”评比金奖,“水府清”绿茶获第21届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,“湘乡水府茶” 获第12届中国茶品牌“金芽奖”。
产业进程稳推进
毛田镇从“茶乡”到“渔乡”,再回归“茶乡”,不是简单地重操旧业,而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深度转型,规模化、现代化生产加工手段,取代了过去各农户单打独斗种茶、小作坊加工的原始方式,还赋予了茶叶产业参与脱贫攻坚、开发乡村旅游等新内容、新任务。
目前,全镇各茶叶产业合作社(公司)通过从业培训、收购鲜叶、流转土地、聘请务工、土地入股、利益分红等方式,与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,帮助他们脱贫致富。截至目前,全镇已有500余户贫困户、1000人以上受益,平均每户年增收入5000元左右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成员,都能在茶场找到采茶、施肥、除草等工作。
毛田镇有关负责人介绍,已建成投产的两家茶叶加工企业,共有红茶、绿茶、清茶、白茶生产线8条,设计年产量350吨,其中香露红公司200吨、水府茶公司150吨。另外,在建的湖南世顺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预计今年秋茶能投产。全镇“万亩茶园”目标已基本实现,“十亿产业”已经起步,村民脱贫增收致富形势稳中向好。